首页 > 生活冷门小知识

广州大学研究生论坛,深圳大学研究生院

广东*学院论坛的广东*学院

广东*学院是我国*建制的3所*科大学之一,广东省热门高校,首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10所优质名校之一,广东省培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广东省*执业*师培训中心,也是广东省医*卫生系统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广东省3家*学法定CMA计量认证单位之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接收港台澳台学生、外国留学生和面向全国招生资格。学校本部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广州大学城,有广州赤岗校区、宝岗校区和中山校区,全校园占地面积3200多亩。

学校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她的前身是建立于1958年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经*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定名为广东医*学院,1994年2月,为了适应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更名为广东*学院,成为继**科大学、沈阳*科大学之后,我国第三所*建制的高等*科学校。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已发展成为一所融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医*与医*类相关专业并举,在广东省有较大影响的医*院校。现设有*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院、基础学院、中*学院、医*信息工程学院、医*商学院、医*经济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学院、护理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医*化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科部、体育部、培训中心18个二级院(部)以及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个教辅单位,设有*学、*物制剂、中*学、中*资源与开发、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等32个本科专业,其中,*学专业、*物制剂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是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具有显著优势。研究生教育现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中*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近20个硕士学位点,并拥有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剂学是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有校级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6个。*物新剂型实验室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提高型实验室和广东省教育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厅级重点实验室。*教育开设函授和夜大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截至2010年10月,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22,76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56人,本科生21,003人,专科生1405人。

图书馆学校现有教职工2651人(含附属第一医院)。专任教师1461人,正高140人、副高412人,高级职称的人数占40%;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10人、硕士学位人员538人;硕士生导师137人。享受*、省*特殊津贴专家1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省教育厅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际级裁判员1人、*级裁判员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34人,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36人(其*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5人)。

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始终将质量和特色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是近两年来,及时抓住广东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机遇,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思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根据以*学为特色、*医结合、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时优化专业和学科结构,大力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大学城主校区、赤岗校区、宝岗校区和中山校区多校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含适量专科)、*高等教育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由于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良好素质,近十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处于全省高校前列,2002年以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各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广东省医*和卫生行业的主要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为广东省医*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重视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新*研究开发能力和公共卫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研究能力。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硕士学位点和省院级研究机构为依托,以经济建设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加强科技开发力度,强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设有广东省*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中医*局二级实验室、广东省科教兴医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现代中*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实验室,以及*物研究所、生物制*研究所、中*开发研究所和附属第一医院、附属中山医院、附属广钢医院等,仪器设备先进,形成较为完整的科研体系,积极承担*、部、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并获得丰硕的科技成果,积极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为医*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校对外合作与交流活跃,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香港大学联合办学;同时与社会各界也有着广泛联系。

学校具有优质的办学条件和优美的育人环境,将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做大做强,为建设以*为主,医*结合,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有特色的国内知名医*大学而奋斗。

广州大学自动化专业考研难吗

广州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难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考研录取分数线、专业排名、学校排名,考研录取比例、招生人数、学校知名度等等很多因素,而且难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考生是否能够考研成功,所以考研难度大小是考研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广州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专业排名靠前,专业热门意味着竞争的激烈,势必会增加考研的难度。另外跨专业也会增加考研的难度,尤其是文科跨理科报考研究生,对于只有一年复习的考研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希望考生通过与研究生师哥师姐交流、考研论坛交流、百度知道交流、考研群里交流等多种渠道,一定要在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之前对广州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难度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最终成功的成为研究生。

广州大学是985还是211呢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广州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广东有4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广大(G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建设高校 [52]、广东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是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以及黄埔研院/研究生院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04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951人。有在岗教职工32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15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42人;拥有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1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5个、艺术类专业8个,*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2022年招生专业74%。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31个*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

博士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土木工程、统计学、教育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现有在岗教职工3217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01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36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14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全职外国院士1人、特聘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2人;*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级人选13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39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8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优秀青年后备人才)195人。

教学建设

培养模式

“1234”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即一个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开放式育人体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内与课外的“两个结合”;讲台、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三个开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模块+经典阅读+社会实践”“四年不间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321”体育教育工程:即体育教育“四年不间断”,“课程、课外阳光跑(全覆盖)、社团/竞赛”三种体育教育模式并行,引导学生至少掌握两种运动技能,最终养成一生锻炼的习惯。

“平台、课程、师资”三维一体的艺术教育体系:即教育教学实践平台“教务处、相关院系、团委三位一体”“认知课程、体验课程、创意课程三位一体”,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校外专家、朋辈小老师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5个*级特色专业,1个*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1个*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3门*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级精品开放课程,6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共组建33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级众创空间。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现拥有*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3个。组建了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智能制造工程研究、计算科技研究、大湾区环境研究等15个科研团队。

研究成果

2016年以来,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3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重点项目1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联合基金项目14项,重大研究计划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声像灯光、减震隔震等一批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故宫博物院等工程中得到充分应用;累计制定30余分*、省及行业标准。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20年12月,图书馆馆藏图书323.2711万册,报刊2006种,网络数据库72个(以总库计算),其中中文数据库36个,外文数据库36个。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档案馆馆藏约13余万卷(册),共5个全宗,分为*群、教学、科研、产品、基建、设备、外事、出版、财会、声像、人物、校史以及实物等共15个门类,主要以1953年后形成的各类档案为主;此外,还保存有在校学生个人人事档案3.3万余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试卷等3.3万余册。

学术期刊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有廉政论坛、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大湾区文化研究、后理论转向、后理论与后人类研究、传播与社会发展等栏目,侧重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稿件,廉政论坛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并获首届“名栏建设成就奖”。先后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来源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被MR、CA、CSA、AJ、ZBI、UIPD等国际检索文献数据库收录;先后获教育部“*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注重应用科学和技术研究,重点刊发生物计算技术方面的稿件,先后获教育部“*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并被MR、CA、CSA、AJ、ZBI、UIPD等国际权威检索文献数据库收录。

《电镀与涂饰》

《电镀与涂饰》为中文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广东省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连续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文献索引CSSCI来源集刊,并于2014、2015和2016年连续三次获得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集刊奖(优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刊物每辑分别设置三到四组不等的研究专题,并常设“其他专题”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乐府学》

《乐府学》集刊创办于2006年,2017年1月被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文献索引研究中心纳入CSSCI来源集刊,先后设有“文献考索”、“音乐考察”、“文学研究”、“名篇解读”、“唐后乐府”、“年会专稿”等栏目。

《*不动产法研究》

《*不动产法研究》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来源集刊,为*房地产法律实务研究论坛纸质版定期刊物,每卷设有论坛聚焦、理论探索、实务聚焦、域外采风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2月,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54项,*产学研合作平台28个,加入产学研协同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实习基地300多个;与广州无线电*、广东省丝绸纺织*、广州智能装备产业*有限*、*机械工业*、腾讯科技、华为、360企业安全*、广州越秀*等71家企业单位新建合作关系。

本文链接:http://www.po-te.com/html/879620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