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小常识最新

斯洛伐克时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原因

斯洛伐克与*的时差是多少

斯洛伐克与*的时差是7个小时。

*都采用首都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的时间。斯洛伐克同样采用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时间,也就是东一区时间。正常情况下,*与斯洛伐克的时差为7小时,也就是当*是中午13点时,斯洛伐克是早起6点。

从每年三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日1:00(格林尼治时间)开始,至十月份最后一个周日 1:00(格林尼治时间)结束,欧洲实行夏令时(除冰岛外),此时斯洛伐克与*的时差为6小时,也就是当*是中午13点时,斯洛伐克是早起7点。

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或减去(-)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还采用夏令时(DST),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

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苏联成立和解散时间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USSR,俄СССР),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

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占有东欧的大部分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国接壤。苏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国并列的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扩展资料:

公元9世纪,居于欧洲东部地区的东斯拉夫人以基辅为中心形成基辅罗斯。15世纪末~16世纪初,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莫斯科公国,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此后不断向四周扩展版图。

1547年,伊凡四世(雷帝)自称沙皇。1721年俄罗斯称帝国。19世纪初,俄罗斯跻身于欧洲强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同年11月7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领导俄国人民进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1918~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等 4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结成联盟,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后联盟逐渐扩大。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同月31日通过苏联第一部*,正式确立了苏联*体制及政治制度。

1925年基本上完成国民经济恢复。1928年开始实行发展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化运动。1929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1934年底起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

1939年9月~1940年7月,边界向西推移200~300千米,领土扩大47.6万平方千米,新建卡累利阿-芬兰摩尔达维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加盟共和国。

1941年6月德国入侵。1942年1月1日,与美、英、中等26国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1949年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1953年氢弹试验成功。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

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0年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接替赫鲁晓夫为苏共*。1965年推行新经济体制,经济发展较快。80年代初期,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位。

同时推行霸权主义,与美国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继任苏共*,1984年去世,其继任人契尔年科,执政仅13个月也病逝。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多*制,各地纷纷建立政*和政治组织。1991年8.19*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同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共和国签署《**联合体协议》。

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宣布苏联不复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东欧演变时间表

东欧剧变自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和工人*在短短的时间

内纷纷丧失*,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东欧各国的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执政的*和工人*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

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内出现了反对派,它与*外的反对派相呼应。二是执政*在

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制,

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三是反对派向执政*夺权,通过不断制造动乱,施加压力,使执政*陷入困

境,然后取得*,个别*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更迭。

80年代初,波兰*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产

生了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团结工会得到西方*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势动荡。

波兰*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使局势平稳下来。“战时状态”结束后,由

于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局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的威信大为降低。

1989年,波*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方针,与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会议达成了关

于团结工会合法化、进行议会大选等协议。在大选中,波*失利,团结工会获胜,组织*。团结

工会上台,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

1989年,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民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这时,德国统一

社会*领导更换,随后*的方针改变: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宣布开放

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制。第二年春天,称为“德国联盟”的三个反对*

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柏林墙打开后,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前往西柏林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因抗议解除一名持不同政见的神父职务举行的群众

示威,演变成*。不久,布加勒斯特也开始了*,军队倒戈。外逃的*和*齐奥塞斯

库被捕,并被秘密处决。救国阵线委员会取代罗马尼亚*执政。

罗马尼亚政局的剧变

此外,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都发生了政

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

东欧*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

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有:

(l)历史原因。东欧各国*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

使东欧*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自主的权利。

(2)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

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

各国的*和*脱离了群众。

(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西方*以*、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促使它

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结合阅读资料,思考和分析东欧发生剧变的各种原因及其作用。

**部长*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的问题时说: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没有找到

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

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

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

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po-te.com/html/879632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