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小常识最新

*教育统计年鉴(历年年全国教育事业年鉴)

*教育年鉴的统计标准

按国际国内通例,当年的年鉴反映上一年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某些多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主要记述当年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年鉴的全国性统计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地区),由教育统计部门提供。某些条目中的数据,因统计口径不一,可能有不尽一致之处,请读者使用时注意。

年鉴的统计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地区。

*教育统计年鉴的目录

第一部分教育事业发展

一、综合部分

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基本情况

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数

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教职工数

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数

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教师、教职工数

各级各类学校校数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数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招生数

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

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

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数的构成

教育规模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各级教育毛入学率

各级普通学校毕业生升学率

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

各级普通学校生师比

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

全国各级自学考试基本情况

……

二、高等教育

三、中等教育

四、初等教育(小学)

五、工读学校

六、特殊教育

七、幼儿教育

八、各级各类学校分布情况

第二部分办学条件

第三部分科学研究活动及其他

*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4~2007 急急急!

教育投入知多少

一、2002年全国教育投入9000亿元

根据2004年出版的《*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2004年6月进行调查的全国79300户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调查资料,我们对全国所有大学、中专、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六个学级(不含*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其他教育)的教育投入进行了详细计算,得出2002年全国正规教育总投入为9248亿元。

全国教育投入的总量分为三部分:*财政拨款、社会办学资金(包括社团、个人、企业办学等)、学生家庭教育支出,简称*投入、社会投入、个人投入。

(一)个人投入占六成

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特别是初中等教育,居民负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8%,而我国的现实却远非如此。2002年,在教育投入总量9248亿元中,*投入3107亿元,占33.6%;社会投入346亿元,占3.7%;个人投入5795亿元,占62.7%。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学级中个人都是教育投入的主力军。

就总量而言,*投入于小学的经费最多,共1120亿元,占36.0%。以下依次为:大学占23.6%,初中占22.6%,高中占12.5%,中专占4.0%,幼儿园占1.3%。

(二)教育投入5年翻番

为解决教育经费严重缺乏的问题,我国自1983年起改变了单一的*投资模式,开始向个人收费,但规定仍以财政拨款为主。始料不及的是,由于管理监控不力,收费名目和收费数额急剧膨胀,个人教育支出连年大增,并迅速由教育投入的“辅渠”变成“主渠”。教育投入总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与1997年的4522亿元相比,2002年的教育总投入翻了一番有余。

分三大投入看,2002年的*投入是1997年的2.1倍,年递增16.1%。社会投入5年只增长4.4%,年递增0.9%。但其中的“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办学经费每年却增幅惊人,1997年为7亿元,2002年增至33亿元,5年增加3.9倍,年增幅高达37.3%。减少投入的主要是另两个部分:企业办学经费和校办产业提供的办学经费。个人投入仅增量就达3079亿元,年递增幅度为16.4%。

由于*投入和全部投入基本同步,所以在总量*家投入所占的份额始终保持着33%略多的水平。个人投入在1997年即超过总量的60%,这些年由于增速仍快于*投入,更快于社会投入,所以份额仍在不断加大。

二、分学级投入量变化,折射教育投资方向

在目前*教育经费尚不充足的情况下,*投入理应侧重于义务教育,正常的状态应该是:首先保证义务教育的需要,尽量做到免费教育,减少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从近几年实际看,*投入的政策正在朝这个方向转变,但经费的分配依然很不合理,大学的*投入比例依然很高,义务教育的个人投入非但未减,反而越来越高。

(一)大学投入,*与个人主宾易位

长期以来,*一直将高等教育总投入的75%视为财政拨款的标准,但学校的高收费早已打破了这一标准。在2000年之前,*投入尚占多数,但自2001年开始,宾主易位,个人投入反客为主,达50.7%,2002年增至56.7%。

在各学级中,*对大学的投入增加最快,2002年*投入733亿元,比1997年增加485亿元,每年增加97亿元,年递增24.2%。但与个人投入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1999年随着并轨令的下达,公费上大学划上句号,学杂费陡涨65.2%。此后,随着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个人投入继续猛增,2000年个人投入增143亿元,2001年再增260亿元,2002年更增366亿元。5年间个人投入每两年翻一倍,5年增加5倍,年递增速度高达41.1%。*和个人两大主力的巨大投入促成了大学投入总量每年30.6%的高增幅,升速居所有学级之首。

然而,绝对量的高速增长掩盖着一个相反的事实:由于学生数量的增速快于*和社会投入的增速,因此生均*投入和社会投入已经连续几年悄然削减。1999年生均*投入登上9743元的最高峰,随后3年便逐次减为9324元、8268元、7622元,平均每年削减7.9%。社会投入趋势亦然,平均减幅为9.6%。而个人投入却一如既往上涨,每年的生均值都要增加1000元以上,2002年生均为11272元,比*投入高47.9%。这一趋势表明,今后上大学能够享受的*投入和社会投入将越来越少,留下的缺额和保持总费用增加的增量都将主要由个人来承担。而逐步减少非义务教育的*投入、增加个人投入正是*政策应有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中专,一个渐被冷落的群体

受追求文凭的大气候影响,读中专已成无奈的选择,毕业后的就业也相当困难,故而备受学生和社会的冷落。中专学生数也于1999年开始萎缩,2002年已减至609万人,比最高的1998年减少70万人。与此同时,*的支持力度也渐渐减小,每年的增加额只有区区几个亿。因此,中专成为小学以上各学级中投入总量最小、比重最低、增长最慢的学级。2002年生均*投入只有2021元。对技工学校的投入更少,153万在校学生中,只有1/3的学生享受*投入,其余均为个人和社会投资。社会投入更是以每年11.0%的速度递减。但学校对经费的需求毫无二致,在得不到*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唯有大幅度增加对学生的收费,2002年生均个人投入5984元,平均每年增长7.2%。

(三)高中投入,个人占七成

高中的教育投入增幅仅次于大学,但*的投入要小得多,其经费来源更依赖于个人。

与大学扩大招生相呼应,高中在校学生数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增加。2002年我国共有高中学生2195万人(其中职业中学学生512万人),比1997年的1362万人增加了61.2%。*投入不仅总量相应跟进,而且生均还有7.7%的增长。与此同时,学校的收费标准更以每年14.7%速度递增,2002年生均个人投入达4825元,占全部投入的70.1%,成为高中投入的主要来源。可以说,高中已成为个人教育投入的第二个重点。

(四)初中投入,早无“义务”之实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主要由各级*承担,特别是占总数3/4的人员经费和基建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公用经费也以财政为主,不足部分才向学生收取少量杂费予以补充。然而现实情况是:2002年初中生均*投入1062元,尚不及个人投入2147元的一半,“义务”二字早已名存实亡。

(五)小学投入,*正在加码

小学的情形稍好于初中,2002年生均*投入921元,平均每年增长17.7%,生均个人投入1142元,虽然比*投入多,但增速相对缓慢,年增幅仅9.3%,是所有学级中个人投入增速最慢的。因而在1999年以后出现了*投入比重上升、个人投入比重下降的喜人现象。2002年个人投入占53.7%,比1998年下降7.2个百分点。要扭转*与个人投入比重倒置的格局尚待时日。

(六)幼儿教育,个人投入唱主角

严格地讲,幼儿教育不应列入教育系列学级,*不要求6岁以下儿童一定要入托,事实上多数农村幼儿并不入托,所有全国在园的幼儿只占全部适龄幼儿的51%。也正基于此,2002年*投入只有41亿元。从覆盖面讲,*只对20%的幼儿园进行投入,80%的在园幼儿享受不到,所以个人承担的费用始终占90%以上。但是,城镇家庭却将幼儿教育作为实质性的教育阶段,而且愿意花大投入。另一方面,幼儿园为了生存,只得在幼儿身上打主意,所以各项收费很是不菲。2002年生均个人投入达2310元。

三、育人19年,投入13万元

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标准学制为19年。按2002年各学级的实际水平计算,将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共需投入130551元,其中:*投入45078元,占34.5%;社会投入5689元,占4.4%;个人投入79784元,占61.1%。

在各学级中,花费最大的是大学阶段,4年共需79578元,占19年总投入的61.0%;其次是高中,占15.8%;小学因为时间最长,故而投入总量较大,6年共需12764元,占9.8%。

*投入对大学的倾斜非常突出,在19年总共投入的45078元中,67.6%投在大学阶段。未能上大学的人只能享受余下的32.4%以下。社会投入与*投入基本一致,但更倾向于高学级,其中大学占70.3%。

个人投入是教育投入的主力,19年个人共投入79784元,占投入总量的61.1%。各学级的花费为:大学4年花费45089元,占全部个人投入的56.5%;高中占18.1%;初中、小学、幼儿园相差不大,但因为小学是6年制,每年的投入最少,是家长最为轻松的阶段。

分城乡看,城镇19年个人共投入87061元,其中大学占51.8%;农村个人共投入75019元,其中大学占60.1%。

要强调的是,这里是按2002年的投入水平计算的,而每年的投入水平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着。处在不同学段的人,需要的投入不一样。学业接近尾声的学生,总投入量比上述数额小;学业开始不久的学生,总投入将远比上述数额大。按过去5年的平均增幅计算,每向后推一年,个人投入将增加14.6%。

教育投入分量几何

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

2002年,*投入于正规教育的总费用为3107亿元,投入于*教育及其他教育的经费为243亿元,合计3350亿元,同年GDP为104791亿元,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2%。

20世纪90年代初,*教委(即教育部)向**提出建议:到90年代中期或到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应达到发展*家4%的水平。实际的执行结果是:1995年占2.1%,2000年占2.6%。2002年,教育投入应为4192亿元,实际投入距目标还有842亿元的差距,即只完成了目标的80%。根据近5年的平均增速15.9%增加投入,同时GDP以2003年和2004年的平均增幅9%左右的速度增长,要想达到4%的目标要到2006年,比预定时间晚了10年。

二、教育投入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呈下降之势

1997年以来,财政收入和支出增加非常迅速,平均每年增长16.9%和19.0%,但对教育的投入却未能等速增加,每年只增加15.9%,使得教育投入所占的比重呈逐年减小之势。2002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7%和15.2%,比1997年下降了0.9和2.2个百分点。

三、个人负担日益沉重

1997年以后,经济的减速导致居民收入低落,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2元,5年平均增幅8.3%;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年增幅仅为3.4%。但是城乡人均教育支出却每年增长13.3%和15.3%。教育支出连续的高速增长,使其在收入和消费支出中的分量节节攀升。在城镇,2002年人均教育支出636元,占收入的比重为8.3%,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6%,比1997年分别增加1.7个和2.5个百分点。在农村,人均教育支出332元,占收入的比重为13.4%,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8.1%,分别比1997年增加5.5个和8.0个百分点。就绝对数而言,除食品外,没有任何消费项目的花费能出其右。世界上只有7.5%的*个人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超过10%,*即是其中之一。

请注意,这里的各项数据都是指平均水平,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来说,教育的负担大不相同。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收入水平越低,教育负担越重。目前,60%的家庭、70%的人口收入水平在平均线以下。就绝对值而言,低于平均线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比平均值低15%左右,但因为收入水平更低,所以教育支出的比重要高出平均值2个百分点左右;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教育支出比平均值高40%以上,但收入水平高出更多,所以教育支出的比重低于平均值2个百分点左右。依此而论,农村60%的家庭承担的教育支出占其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20%,与*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5.2%相比,已经早有过之。

本文链接:http://www.po-te.com/html/879639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