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地产知识干货

时事热点评论(近期时事评论1500字)

新闻时事评论2023 1000字

一篇1000字《2023年新闻时事评论》如下:

2023年新闻时事评论

*一: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安全着陆再创*航天新篇章【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航天科技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此次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自*空间站成功返回。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三名航天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这一成果是*航天领域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不仅代表着*航天科技的高水平,更象征着*在航天领域的持续发展。这次任务不仅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9次发射任务,更是发射和回收全过程的首次全面应用。

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在另一项重要通知中,为煤炭、粮食运输保障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为了保障这两类重要物资的运输,该省高速公路将设置专用通道,并采取优先通行等措施。这一举措将有效提高煤炭、粮食的运输效率,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重要支持。

在今年的其他热点新闻*中,全球各国继续面临着气候变化的挑战。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各国*纷纷提出减排目标和计划,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各国继续加强防疫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随着2023年的结束,我们回顾这一年的热点新闻*,见证了*航天的辉煌成就和全球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新的一年里,科技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各国间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共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二:

9月23日晚,万众瞩目的杭州亚运会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本次杭州亚运会是第19届亚运会,也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

杭州亚运会从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到主题曲《同爱同在》中的歌词“心相融爱相加”,无不承载着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而名字分别为宸宸、琮琮和莲莲的三名机器人吉祥物,组合名为“江南忆”,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完美地融合了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

据了解,本次亚运会共设置了24项竞技性比赛、18项球类比赛、9项对抗性比赛和10项水上比赛,将会诞生481块金牌。运动员人数达到12500多名,报名规模创历届之最。其中,*亚运代表团成员共1329名,有36位奥运冠军。

杭州亚运会在呈现出一场赛事盛宴的同时,不仅能让更多*青年用自信的视角与世界对话、展现青春风采,更能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

*三:

近期,华为推出的新一代旗舰手机Mate 60 Pro引发了广泛关注,华为门店再现排队盛况,甚至一机难求。很多网友称其“争气机”,因为这款手机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采用了“先进的7nm芯片技术”,代表了*芯片设计和制造的里程碑。不仅如此,华为Mate 60 Pro还是全球第一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

此功能可以在无地面网络覆盖的情况下,让用户通过卫星通信自由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几乎可以无视地域、环境的限制。这不仅是对通信技术无限可能的进一步探索,也是对用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充分表达,更是华为科技领先实力的突显。

可以看出,在历经美国四年多的技术打压之下,华为破卡突围,1万多个零部件实现国产化,这说明自主创新大有可为。这种突破技术限制而彰显出大国底气的自信,才是让*人无比自豪、振奋的根本原因。

拓展资料

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的论说形式。以议论时事为主,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时政热点新闻及点评怎么写

时政热点新闻及点评的描写方法是:

1、列举时事,将自己搜集到的时事材料。

2、针对时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范跑跑的什么什么做法是一种狂妄愚蠢而又对社会道德危害极大的做法等等。

3、然后写为什么这个观点会成立。利用分析,比如假设法,像假如全*教师都像饭泡泡这样,会怎么怎么样,又比如对比论证,举出与你所要批评或褒扬的人相对的事例,光明对黑暗,黑暗对光明,道德对背德的等等。

4、综述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支持我的观点等等结尾问题。

5、最后加上对社会发出呼吁。

时事评论的写作准备是:

1、关注时代:写时事评论,应该首先对时代有强烈的关注,这是让评论文章能言之有物的基础。当写作者了解自己身处怎样的一个时代,了解自己的时代存在哪些问题,他所写的时评的观点、判断才会紧贴时代的脉搏,反映这个时代。

2、阅读理论类读物:高中生尝试时评写作的难点可能在于无“感”可发,不知从何论起,其根源在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因此高中生在尝试写作时事评论之前应该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这种积累不仅为评论的展开提供思路,也为评论文章的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3、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关注时代热点,不仅仅是看新闻,还应该在关注热点*的时候形成对*的看法。我们在关注新闻热点时形成的看法往往是一种感性的理解,但评论是一种理性的、系统的、严谨的论证体系。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有对比联系、辩证分析的思维能力。

热点时事评论1500字左右,

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祸首”低碳生活”成新兴潮流时尚女孩追求的是“减肥”,上班族在意的是“减税”,学生关注的是“减负”,如今,你“减碳”了吗?也成为一句流行语。频繁的台风、干旱、洪水,冰川加速融化,物种加速灭绝,这些都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我们一天到底排放了多少碳呢?根据统计,*家庭每年碳排放量的平均水平为2.7吨。记者了解到,南京许多市民在生活细节上更注意节能减耗,方式方法也更科学新潮,“低碳生活”也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态度。“低碳达人”天天“算计”自己“原来我们生活中每一点一滴都是可以量化为数字的”,记者了解到,网络上已经开始流行各种低碳生活计算器:“碳排放计算器”、“全民节能减排计算器”、“碳排放量计算网站”……豆瓣网的一些网友,更是建起了各式各样有关“低碳生活”的小组,他们积极推广“碳中和”概念,研究如何减少碳量排放,教网友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80后”的李欣在大学里学的是环境专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低碳族”。她告诉记者,身边的不少闺蜜们每天都在为减肥发愁,而她却特立独行,每天会用网络上的“碳排放计算器”来计算自己的“低碳生活”。“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可减少0.2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李欣时常向家人和朋友推广低碳理念和减少能源消耗的妙招。“连少吃一顿肉也是环保,因为畜牧产品的生产比蔬菜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少吃0.5千克的肉,可减排二氧化碳700克。”李欣告诉记者,身边有很多朋友,现在都开始坚持从小习惯改变自己,做个“低碳族”。专家教你给二氧化碳算账这些数据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博士告诉记者,给二氧化碳算笔账其实很容易,不管是个人的吃喝拉撒睡,还是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都能一清二楚地计算出。比如,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2.7;乘坐飞机进行200公里以内的短途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公里数×0.275……杨博士给记者算了笔账。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二氧化碳1.14千克;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千克;汽车的一台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碳2.5千克。在*,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排量的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这个数字其实挺可怕的,低碳生活真的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把家中灯泡换为节能灯,把空调温度调低两摄氏度,减少看电视时间,用洗脸盆接水洗脸,坚持用手洗衣物。”杨博士表示这些都是自己身边的小事,随手能做到。“低碳生活”真能改变地球温度吗?不少市民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如果点点滴滴都在注意“低碳”,真的能缓解地球变暖的脚步吗?杨博士肯定地告诉记者,全民低碳生活,对减缓地球变暖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他告诉记者,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够存在上百年,现在地球上的二氧化碳还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制造的。在100年内,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增加到原有的两倍左右,升温已成为必然。到如今人类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减少工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却往往忽视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杨博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的是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据测算,1999年到2002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城市居民也成了排放二氧化碳的“最大客户”。南京市民人均每年消耗二氧化碳8吨而据统计,我国人均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而在南京,人均每年消耗的二氧化碳达到8吨。1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什么?杨博士告诉记者,在25摄氏度常温及标准气压下,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占空间为556立方米。一个奥运会游泳比赛专用水池的大小约为2500立方米。在英国,平均每个家庭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吨/年,体积相当于两个奥运会专用泳池。而美国的家庭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吨,足以填满四个半奥运会专用泳池。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要1棵树来吸收计算,南京人每年需要种植101棵树才能抵消自己的碳排放量。

本文链接:http://www.po-te.com/html/879640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